亿万28作为国内顶尖电子娱乐平台,为您提供包括足球、篮球在内的多种体育联赛和比赛的最新新闻。亿万28平台专注于提供详尽的赛事分析和实时 比分更新,确保每一位体育迷能够第一时间获取最准确的比赛信息和深度解析。
近几年,似乎战争片一直都较受关注,从去年狂怒的多多28热议到今年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血战钢锯岭等等,都吸引的观众的眼球,并且,电影评分都还不错!
国产片中,讲述战争的高分片虽然没有那么多,但也是有一两部精品的。
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说的这部电影是一部关于中国空军的战争纪录片——
《冲天》
从笕桥走出的中国第一代帅气的飞行员战士,还有那些战力悬殊却英勇赴死的空战故事……
又残酷。又热血。看完,泪奔。
《冲天》讲的是一群普通的年轻人,成为了中国史上第一代战斗机飞行员。
说起来好威风,可实际上,再凶险不过。
大家都知,那个时代,是搏命的时代。
当时的中国,深陷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争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这样的时代成为飞行员,命就不是你的,是借的:
每一次起飞都可能永别
每一次落地都必须感谢上苍
1932年,中华民国为了应对可能爆发的中日全面战争,在杭州笕桥成立飞行学校,即笕桥航校。
至抗战结束,从航校走向战场的,一共有十六期飞行学员。
1936.10.31 笕桥航校二期毕业照
八年抗战,就是这拨空军,击落敌机超过1200架,也牺牲了近1000人——
每挑落12架敌机,就有10个战斗机飞行员牺牲。
成就巨大,代价也巨大。
讲这群人的故事,很容易把他们包装成冷冰冰的战斗机器。
《冲天》就高明在,它懂还原——
这些战士,都是有血肉、有情趣、活生生的人。
你看航校二期的驱逐科尖子生,刘粹刚。
1913年生,东北辽宁人,热血。
东北三省沦陷以后,他学习特别卖力,一心想着要早日夺回乡土。
空中射击命中率高达九成,与教官高志航并列前茅
完全看不出来,这小伙子还是个情种。
有一天,他在火车上邂逅了一位姑娘,他后来的妻子许希麟。
回家就失眠了,写的情书,一纸痴相。
余之倩影,直据脑蒂,挥之不能去
姑娘不理,刘粹刚就变成了铁鸟痴汉(这么造词没问题吧?)——
没事就开着战斗机去人家屋顶上转悠,还探出头来挥手打招呼,做各种特技表演。
结果第一个被打动的,是未来丈母娘。
许希麟女士回忆:
母亲进来对我 ng28 说道,一定是那位姓刘的年轻人
飞得这样低,好猛好险
又做特技给我看,电线震得抖动
你就和他通信做朋友吧
(丈母娘表示,不要再来搞我家电线了)
教刘粹刚这么玩的,是他的教官,当时空军教导副总队长高志航。
1907年生,和刘一样都是辽宁人。
后世被中国人、日本人交口传颂的“空军战神”,就是他。
论技艺,他是当时空军战队的扛把子。
1936年10月的“霍克3编队飞行表演”,在二十多万南京市民的注目下,他率阵队飞过上空。
但这个扛把子,也有个调皮的小习惯。
每次教飞行经过自己家,他都会带着学生们玩低飞。
因为……这是他和女儿约好的小秘密。
经过我们家他会低飞,呜—上去这样子
我就知道是我爸爸来了
口述者为高友良,高志航二女儿
这群普通的大男孩,七情六欲,肉体凡胎。
所以他们驾着战斗机,在空中跟日军拼命的样子,你绝对想不到。
我们都知道,论抗战装备,我方当年比日本烂了不止一个量级。
打空战,人家在装备上,碾压。
当时的中华民国,空防装备几乎全靠国际援助。抗战初期,我方空军主力战斗机是霍克3双翼机。
速度慢、善缠斗、难驾驭。
量还少,总共不到300架,打下一架少一架。
再看日本,可用飞机多达2000架,可源源不断生产。
最关键,人家还有秘密武器。
刚研制出的单翼战斗机,时速快。战术上专门针对缠斗机,以快打慢、打完就跑。
一句话,这是一场以卵击石的较量,我们啊,还不是“石”。
所以八一四空战当天,日本空军来袭时信心满满,以一组轰炸机直扑杭州笕桥空军基地,甚至不要战斗机护航。
他们算准了中华民国装备不给力,却没料到……
这批空军玩的不是装备,是命。
8月17日,航校六期学员阎海文在执行轰炸任务时,被炮弹击中,跳伞误入日军阵地。
这个曾在航校史上创下打地靶满分记录的小伙,以随身手枪反击包围他的日军,并高喊“中国无被俘空军”。然后用最后一颗子弹,自杀。
年仅21岁。
阎的壮烈赴死让日军感佩,大阪的《每日新闻》特派员木村毅发回日本国内的报道里写着——
“中国已非昔日之中国”。
8月19日,航校三期学员沈崇诲在攻击日本船舰时,座机受损,无法顺利返航。
这时,他又发现了更多敌机目标,于是加踩下油门冲向日本军舰。
这个中日空战中的“自杀式袭击第一人”,刚刚从清华大学毕业,就投笔从戎。
年仅25岁。
正是因为阎海文、沈崇诲们,才有了全面抗战爆发以来第一场空战胜利。
抗战到后来,中华民国的霍克3双翼机消耗殆尽。
新一批的国际援助是伊15、伊16战斗机,成为后期的主力战斗机。
伊15是双翼,后面单翼的是伊16
其中,伊15还是双翼缠斗机,且只有两支枪。
而此时的日本,研发出了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零式战斗机。
(零式)出现了之后,它一护航
制空权就被它拿去了
这一次,飞行员小伙子们惨败。
在航校七期学员徐华江(吉林人,1917年生)的口述录音里,这样回忆与零式的交锋:
上空五分钟左右,我的滑油箱被打漏了
我想脱离开,刚脱离日本又追着打,想走也没办法,不想走也没办法
尽管被吊打,徐华江也在空中捱到发动机毁损才终于迫降。
追击他的日本战斗机飞行员三上一禧后来回忆:
我看到中国空军一直顽强打到空中停车才坠落下去
真是吃惊
对手输了,他佩服你不算啥。对手赢了你,还佩服你,可见:
这群年轻人身上迸发出的“勇”,太牛逼。
成为烈士,不是靠先知式的爱国、天生的勇。而是一个“有私也有畏”的人,带着恐惧,经过内在的艰难跋涉,却仍选择赴死。
纪录片中,导演采访到当时96岁的陈炳靖(航校十二期,福建人)。
他说,他的人生选择,本是一场“冲动”。
当年,他本来刚从航海学校毕业,一天和同学跑到上海去搭船。结果碰上淞沪战役,当时的日本军机对市民进行无差别轰炸,老人儿童无一幸免。
他立即对同学说:“不行,我们一定要去考空军,要飞上天,抵抗敌人。”
结果一行人,就只有他真的跑去念了航校。
陈炳靖甚至说,因为抱着去死的心,恋爱都不敢谈。
很多女孩不知道嘛,不知道随时会死的
但你良心晓得,不可以这样子
当时空军第一大队的都凯牧(航校十五期,辽宁人),谈到其他战友的牺牲,马上叹气、掉泪:
真是不打死不算数啊,所以七天下去六个,唉
但慢慢的,随着战争渐渐持续……
当初的冲动,化为了镇定。累积的伤感,也终归平静。
老飞行员李继贤(航校十六期,江苏人)说:回得来回不来,想开了,都一样。
回不来就不要回来了
回得来就回来了
而陈炳靖的同期张大飞(航校十二期,辽宁人),在牺牲前,已经和死亡达成了和解。
日记中,他写道:
我现在休假也去喝酒、去跳舞了。
我活了26岁,这些人生滋味以前没尝过。
下面继续写着——
三天前,最后的好友晚上没有回航
我知道下一个就轮到我了
我祷告,我沉思,内心觉得平静
这些年轻人,最终一一完成了关于死亡的修行。
而这种修行,不管其外在贡献多么伟大,对他们自身而言,却只是孤独的代名词。
他们的死,太孤独——
飞行员在空中遭遇的,只有自己知道。回到地面,那种惊心动魄、九死一生很难跟别人说。
打落敌机、被敌机围攻、逃脱或死亡,都是一个人,没有见证。
正如汤卜生《一个飞行员的自述》 里说:
等我们安全地回到机场,和人们谈到了几乎失去生命的经过,是没人可体验到的。
因为生命是这样的东西,已经失去了,没人能知道它,没有失去的,也没人会体验它。
在抗战后期曾以一敌八,创造三比零战果的空战英雄周志开(航校七期,河北人),在1943年的一次侦查任务中,起飞两小时后与地面失去联络。
半年后,才默认阵亡。
铁鸟情痴刘粹刚,怕妻子忘了他。
他给妻子的最后一封信这么写:
假如我是为国牺牲、杀身成仁,那是尽了我的天职
您不要傻,不要为我牺牲一切
我只希望您在人生的旅途中,永远记着遇着了我这么一个人
信邮出去两周后,刘粹刚在北上执行任务时,撞楼牺牲。
这部纪录片为抗战胜利七十周年而作,制作周期17个月。
采访了两岸三地近40位还在世的空军飞行员及眷属,整理了大量采访素材、口述、历史资料。
导演采访林徽因之女梁再冰
可叹,在历史过去七八十年后,在抗战胜利七十年的宏大背景墙下,这一拨英雄的背影,还是太孤独。
提醒自己,别忘了这一拨英气逼人的大男孩,这一拨修行至死的好汉子。
也别忘了,丘吉尔对英国皇家空军说的那句名言,同样适合这里:
在人类征战的历史中,从来没有这么多人对这么少人,亏欠这么深的恩情。
点击阅读原文,在线观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亿万28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亿万28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